本网讯(教务处通讯员 汪武) 2012年4月9日下午,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职教人》杂志总编、原安徽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吴正一行来我院就“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进行调研。学院院长陈传海、副院长李雪,教务处和各系部等有关人员热情接待了客人。
调研会一开始,吴正介绍了到学院的意图。他说,今天来到学院,主要就学院近几年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问题进行调研,并希望与会人员就当前学院校企结合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和从政府制定政策层面上推进此项工作的建议等内容进行深入座谈。他指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经过多年改革,企业对于职业教育责任的承担无论是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职业教育本身如何适应企业需求也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企业需求与职业教育的对接中的“两张皮”的问题也没有从制度上、体制上解决好。因此探索、研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这一问题,涉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涉及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实现,事关全局,具有战略性意义。
调研会上,陈传海介绍了学院校企结合的基本情况、做法和经验。他说,我院从成立以来,主要依托行业优势,采取校企合作或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从企业角度上讲,需要人才的时候合作相对容易。从国家政策层面上讲,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校企结合模式以约束,教育部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即突出了此问题,是一种探索模式,校企结合是其核心内容中的一部分。
李雪在调研会上说,缺少必要的宣传导致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内涵缺少了解,企业对教育部的六号文件等职业教育文件不知、不清、不知如何做、也没人告诉它如何做。校企结合就象“浸湿的创口贴”,两头粘不住,即不能说企业和学院没有做好,也缺少校企结合的抓手和平台,国家层面上缺乏机制、制度的约束和建设。李雪还详细介绍了学院主要基于感情机制,利益机制,制度机制和项目机制实施校企结合模式的经验。
调研会上,材料系副主任蒋庆华、电气系副主任洪应、纺织系主任袁传刚、管理系主任王培俊、机械系副主任陈传胜、经贸系副主任吕时礼分别就本系校企结合的经验先后进行了详细交谈,并就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调研会上吴正一行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并不时提出各种问题和看法,与与会人员进行认真的探讨。
调研会一开始,吴正介绍了到学院的意图。他说,今天来到学院,主要就学院近几年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问题进行调研,并希望与会人员就当前学院校企结合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和从政府制定政策层面上推进此项工作的建议等内容进行深入座谈。他指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经过多年改革,企业对于职业教育责任的承担无论是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职业教育本身如何适应企业需求也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企业需求与职业教育的对接中的“两张皮”的问题也没有从制度上、体制上解决好。因此探索、研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这一问题,涉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涉及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实现,事关全局,具有战略性意义。
调研会上,陈传海介绍了学院校企结合的基本情况、做法和经验。他说,我院从成立以来,主要依托行业优势,采取校企合作或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从企业角度上讲,需要人才的时候合作相对容易。从国家政策层面上讲,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校企结合模式以约束,教育部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即突出了此问题,是一种探索模式,校企结合是其核心内容中的一部分。
李雪在调研会上说,缺少必要的宣传导致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内涵缺少了解,企业对教育部的六号文件等职业教育文件不知、不清、不知如何做、也没人告诉它如何做。校企结合就象“浸湿的创口贴”,两头粘不住,即不能说企业和学院没有做好,也缺少校企结合的抓手和平台,国家层面上缺乏机制、制度的约束和建设。李雪还详细介绍了学院主要基于感情机制,利益机制,制度机制和项目机制实施校企结合模式的经验。
调研会上,材料系副主任蒋庆华、电气系副主任洪应、纺织系主任袁传刚、管理系主任王培俊、机械系副主任陈传胜、经贸系副主任吕时礼分别就本系校企结合的经验先后进行了详细交谈,并就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调研会上吴正一行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并不时提出各种问题和看法,与与会人员进行认真的探讨。